• 海宁老街上的“闪光小店”,十年开出新花样

    发布日期:2025-04-15 04:29    点击次数:55

    春天,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海宁发布推出《小店的春天》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潮城“小店”,看他们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

    夜晚七点

    位于海宁 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

    一角的“花·时间”茶室

    陆续有顾客推门入内

    茶桌前很快坐满了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家茶室以十年的坚守

    悄然成为海宁烟火气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剩余83%

    40岁追逐梦想

    从上班族到创业者

    吃罢晚饭,绕着南关厢散步,最后落座于“花·时间”饮茶闲谈,已成为许多客人的默契习惯。茶桌上,壶里的热水沸腾作响,老板贝益芳熟练地取出茶叶,为客人沏茶。沁人心脾的茶香在清静的氛围中愈发浓郁,顺着老街的石板路缓缓漫开,仿佛将时光也拉得悠长。

    贝益芳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在经营“花·时间”前是一名上班族。她说,自己年轻时的 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

    2014年,因一次偶然事件,让她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

    “既然有空闲了,那就开一家咖啡店,也算是圆了年轻时的梦想。”抱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9月,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建成试开放,40余岁的贝益芳在大瑶桥附近租下了店面,开始了她的初次创业。

    贝益芳对南关厢情有独钟,古朴的建筑、自然的氛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都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她说,走在南关厢的青石板上,会让人有一种 慢下来的感觉。

    “相较咖啡代表的快节奏生活,品茶则属于慢生活的享受,开一家茶室更适合这里的慢生活。”在贝益芳看来,店面的风格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因此,贝益芳将原先的咖啡店计划稍作调整,将其转变为一个茶与咖啡融合的茶室,旨在让忙碌的人们在工作之余,能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于是,“花·时间”这个店名应运而生,寓意着 “在这里,花点时间,享受生活”。

    让生活慢下来

    “像是到了大理”

    静谧的氛围,古朴的木质家具搭配着各种复古的摆件,斑驳的墙面和错落有致的花草装饰给茶室带来了几分自然清新的气息。

    晚上7点至9点是“花·时间”最热闹的时候。茶桌前,顾客钱海强(化名)一边悠闲地品着茶,一边用手指滑动手机屏幕。六年前,跟着朋友到这里后,来“花·时间”就成了他每周的习惯。

    “环境很舒适,坐下了就不想走。”钱海强每周总有两三个晚上会来这里喝茶。

    不单是钱海强,一杯茶饮、一份果盘,总能让来此落座的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 “片刻宁静”。

    贝益芳介绍,开店前,她曾在海宁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时大多数茶室都是适合洽谈的商务风,而 融入自然和文艺元素的风格,在当时的海宁可谓凤毛麟角。“不少顾客来了我这里,都说 像是到了大理的客栈。”贝益芳笑道。

    “顾客像是朋友一样,为大家服务,和他们聊聊天,我也很开心。”经营十年,对贝益芳而言,正是有了这么多顾客的支持与陪伴,才让她的梦想不再仅是一个冰冷的店面,而是充满温馨与人情。

    休闲聚会热门地

    瞄准年轻人主场

    一盒飞行棋,邀上三五好友,欢笑声充满整个房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涌入了“花·时间”。这里不再是单一年龄层的乐园,而是成了年轻人休闲聚会的热门之地。

    “周末都是年轻人的主场。”看着日益壮大的年轻顾客群体,贝益芳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她欣然接受这股年轻浪潮,主动向他们靠近,用心倾听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服务。

    求婚的浪漫场景、小朋友的生日派对......个性化布置层出不穷。“花·时间”紧跟时代潮流,不满足于室内的温馨氛围,还在沿河的室外区域搭建了露天座位,让顾客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沐浴在自然风光之中。

    2023年冬天,贝益芳又适时推出了当时大热的 “围炉煮茶”项目,暖暖的茶香与寒冷的冬日相得益彰,恰好迎合了年轻消费者追求新颖、舒适的口味和生活方式。

    “花·时间”在贝益芳的精心经营下,发展得越来越红火。为了满足更多年轻顾客的需求,她开出了分店,命名为“潮生·云华”。这家分店主打新中式风格,从装修设计到菜单选品,都紧紧 围绕着年轻群体的审美和口味展开。

    采访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对话。贝益芳接过电话,一边耐心地听着电话那头的预订需求,一边整理起了手头的茶具。

    挂断电话后,贝益芳又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她的身影在茶室中穿梭,忙碌而充满干劲。正是这份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让“花·时间”在她的经营下,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与魅力。

    发布于:北京市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